大豆贸易战挤压明尼苏达农户:寻找出口新渠道 — Soybean Trade War Pressures Minn. Farmers

内容

标题 大豆贸易战挤压明尼苏达农户:寻找出口新渠道 — Soybean Trade War Pressures Minn. Farmers

导语 2025年10月,明尼苏达州多位大豆种植者因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出口市场空缺,迫使他们将今年丰收的大豆存储起来,等待价格回升。此举凸显了全球贸易动荡对本州农业经济的冲击。

核心新闻(翻译) - 乔·普费尔斯特(Jim Purfeerst)将今年收成的豆子直接送往仓库,计划在12月出售,希望届时价格能回到2022年的水平。过去一年大豆价格下跌了40%,使得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更大。 - 中国仍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,占全球供应的28%,但在特朗普政府的“贸易战”后,中国对美国产豆的需求大幅减少。巴西和阿根廷趁机抢占市场份额。 - 明尼苏达州去年向中国出口的大豆价值约17亿美元,占全州出口总额的52%。随着中国订单锐减,出口额骤降,导致农户收入大幅下滑。 - 业内人士指出,缺乏新的国际买家和国内生物燃料需求不足,使得大豆价格维持在每蒲式耳9–10美元,低于生产成本。 - 受影响的农户正在考虑“调解”程序来避免破产;今年8月在明尼苏达州的调解通知量是2019年的三倍。

背景解读 - 2008‑2012年“农场危机”期间,低谷价导致大量农场破产,今天的情况让许多农户不禁回想那段历史。 - 贸易政策方面,2024年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导致中国对美国产豆的采购量大幅下滑。相比之下,欧盟的进口额仅为245亿美元。 - 国内市场方面,美国正试图将大豆用于生物燃料和饲料加工,但加工能力(尤其是“破碎”工厂)仍受限。 - 美国联邦储备数据显示,2025年第二季度明尼苏达州的农场破产案例已升至自2021年以来最高。

本地化影响 - 对移民农户而言,存储成本与不确定的出口需求意味着现金流紧张,可能导致工人短缺和劳务价格上涨。 - 由于大豆是饲料的重要原料,饲料企业的采购成本上升可能导致畜牧业价格波动,进而影响当地食品价格。 - 失去中国订单也意味着本地运输(如铁路、驳船)的订单减少,可能影响当地物流公司和仓储设施的营收。 - 若能及时恢复出口或开发国内替代市场,未来几年内农户的财务状况可能缓解,进而稳定农业社区。

总结 本报道揭示了全球贸易冲突如何直接冲击明尼苏达州的农业经济,尤其是大豆产业。农户们正面临存储成本高、出口渠道缺失、价格低迷等多重挑战。短期内,缺乏新市场和国内需求增长将继续压低利润;长期来看,恢复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或拓展其他亚洲市场是缓解危机的关键。

关键词:大豆、贸易战、明尼苏达、出口、农场危机、关税、国内市场、饲料、物流、破产

相关英文词汇解释 - tariffs(关税) - bailout(纾困) - domestic(本土) - crushing(破碎) - mitigation(缓解) - foreclosure(违约) - billion(十亿美元) - policy(政策) - export(出口) - infrastructure(基础设施)

词汇表

tariffs(关税) bailout(纾困) domestic(本土) crushing(破碎) mitigation(缓解) foreclosure(违约) billion(十亿美元) policy(政策) export(出口) infrastructure(基础设施)

avatar
作者:大哥 · yesterday

评论

暂无评论
登录 后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