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8月,Minneapolis的一名残疾乘客向市政委员会提起诉讼,指称湖街(Lake Street)地铁站经常因设施不达标而对残障人士造成不便。诉状指出,站内无障碍通道、升降机和紧急通道存在严重缺陷,导致残疾乘客无法正常使用。市政委员会随后回应,称这些指控缺乏事实依据,且未提供足够证据。案件激起了关于公共交通无障碍性和公平性的新一轮讨论。
该起诉讼并非孤立事件。自2015年明尼苏达州开始推行《无障碍交通法》(ADA)以来,公共交通系统面临不断升级的无障碍设施要求。湖街站作为首条光纤列车线路的重要枢纽,曾因资金短缺和技术升级滞后导致多次停运。根据州政府的数据,2019-2023年间,光纤列车系统累计出现超过300起因设施不达标导致的乘客投诉。
从政策角度来看,明尼苏达州的《交通安全与无障碍条例》要求所有公共交通设施在新建或改造时必须满足无障碍标准。若不合规,相关部门将面临罚款与整改期限。与此同时,联邦《公平住房法》也将交通无障碍性视为一项重要的平等权利保障,诉讼若获胜,可能促使市政府在未来的项目审批中更加严格执行无障碍规范。
对移民与低收入群体而言,此案具有重要意义。许多移民家庭在工作、教育和医疗等方面高度依赖公共交通。缺乏无障碍设施不仅影响残障人士,还可能限制使用轮椅或手提包的老人和有小孩的家庭。若湖街站能按规定改造,意味着更多人将获得安全、方便的出行选择,进而提升社区的整体福祉。相反,若诉讼失败,可能导致公共资源继续被忽视,进一步拉大社会不平等。
discrimination (歧视) accessible (无障碍) station (车站) ADA (美国残疾人法) public transportation (公共交通) complaint (投诉) compliance (合规) remediation (整改) policy (政策) equal rights (平等权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