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中国停止进口美国大豆,位于北达科他州麦克利奥德镇的农户迈克·兰格塞思(Mike Langseth)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。尽管本州正经历雨季的丰收,但缺乏可靠出口渠道使得许多农场主陷入利润下滑的困境。兰格塞思和邻近农户们正在探索两条主要道路:一是利用当地新建的大豆加工厂(crushers)将豆子转化为油料和饲料,以满足国内外需求;二是转向大豆种子市场,直接与种子零售商签订合约,获得保证价格与存储。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玉米与大豆产量将创历史新高,而中国作为美国大豆最大单一出口国的退出,迫使中西部农业依赖本土加工与多元化销售。
历史回顾: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后,中国逐步转向巴西大豆,导致美国大豆出口量骤降。2023-2024年间,北达科他州新增两家加工厂,国内加工产能提升14%,但加工企业仍需解决加工后油料和饲料的终端需求。
本地影响:对明尼苏达州农户而言,中国出口的缩减意味着收入的不确定性加剧。缺乏外贸渠道,农民必须在玉米与大豆之间做出存储与销售权衡,可能导致玉米市场价格波动。同时,国内加工厂的兴起为农户提供了短期缓冲,但长远来看,必须寻找新的出口市场或发展多元化农产品,以保持农业体系的可持续性。移民农户特别关注的是,新的贸易壁垒可能影响劳动力需求与土地租赁合同,进而影响社区稳定与家庭收入。
综上所述,虽然北达科他和更广泛的上中西部地区正面临出口渠道缺失的挑战,但通过本土加工扩张、种子市场转型以及多元化出口策略,农户仍可寻求新的生计路径。
crushers(加工厂); commodity crop(商品作物); export demand(出口需求); buffer(缓冲); capacity(产能); basis(价格基准); yield(产量); margin(利润空间); seed market(种子市场); logistics(物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