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《明尼苏达公共广播》(MPR)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,2024年明尼苏达州不闯入搜捕令的使用量下降了79%,这标志着州级立法改革的初步成效。核心数据表明,2024年仅有18份此类搜捕令被批准,16份得以执行;而2023年已达到84份,2022年则高达179份,呈显著下降趋势。此变动源于2023年8月生效的新法律,它提高了法官批准搜捕令的标准,并要求警员在闯入前“大声且清晰”地宣布身份。此举正值明尼苏达州因22岁阿米尔·洛克(Amir Locke)在一次不闯入搜捕行动中被枪杀后,社会各界对警务执法方式愈加审视的背景下。
背景解读:不闯入搜捕令自2000年代以来在美国执法中被广泛使用,但其高风险与潜在歧视问题屡屡被争议。2020年,路易斯维尔警局对黑人女子布里奥娜·泰勒(Breonna Taylor)实施此类搜捕导致其死亡,引发全国范围内对警务改革的呼声。统计显示,2010-2016年间,美国共因不闯入/快速闯入搜捕行动导致81名平民与13名警员死亡。明尼苏达州在此类行动中亦表现出对少数族裔的显著不平等,尤其是MPD在阿米尔·洛克事件前几个月的搜捕行动几乎全部针对有色人种。
本地化影响:对明尼苏达州的移民社区而言,立法降温意味着潜在的非法搜捕风险显著降低,特别是对居住在低收入社区的华裔、越南裔和西班牙裔族群。新的等待时间规定(白天20秒、夜间30秒)亦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短暂反应空间。与此同时,部分执法部门担心限制会削弱对高危犯罪的快速响应,但目前数据显示,受限制后并未出现明显犯罪率上升,表明社区安全未受负面影响。总体而言,此项改革为多元族裔居民提供了更大程度的司法公正与安心,进一步缓解了警民间的信任裂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