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7日,明尼阿波利斯安娜修道会教堂与学校发生大规模枪击,造成两名儿童死亡,17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受伤。事件在社交媒体与新闻头条频繁曝光,家长们焦虑不安,尤其是年幼孩子的情绪安抚成为首要议题。父亲James Narr表示,尽管孩子未受伤,也未在礼拜期间,仍担心其情绪反应,渴求方法帮助其“感到安全”。
心理学家Sarah Jerstad为记者提供了实用建议:先倾听孩子的感受,给予表达空间;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绪,让他们知道害怕是正常反应;再次确认学校安全措施与支持体系,帮助孩子重新适应校园生活。她强调,长期隔离只会加剧焦虑,逐步重返日常是关键。
背景解读:明尼苏达自2015年以来已经历多起校园与宗教场所枪击,州政府已制定“校园安全与紧急响应计划”,要求学校配备安全监控、紧急疏散演练和心理援助服务。全国统计显示,校园枪击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发病率显著上升,平均在事件后六个月内出现焦虑与抑郁症状。
本地化影响:对于在明尼阿波利斯定居的移民家庭,教堂和学校是文化与社区归属的重要纽带。枪击事件打破了这种安全感,可能导致移民家庭迁移或减少参与社区活动。地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需加强多语言心理健康服务,提供专业咨询和社区支持,帮助孩子与家长重建信任与归属感。
关键词解释(10个): - Mass shooting:大规模枪击; - Psychologist:心理学家; - School shooting:校园枪击; - Trauma:创伤; - Coping:应对; - Anxiety:焦虑; - Resilience:韧性; - Mental health:心理健康; - Vulnerability:脆弱性; - Confidence:自信。
Mass shooting:大规模枪击; Psychologist:心理学家; School shooting:校园枪击; Trauma:创伤; Coping:应对; Anxiety:焦虑; Resilience:韧性; Mental health:心理健康; Vulnerability:脆弱性; Confidence:自信。